读后感

5U文学网 > 作文 > 读后感 > 《十日谈》读后感600字

《十日谈》读后感600字

| 彭永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说过:“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读者均提供同样观点的客体。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十日谈》读后感600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十日谈》读后感600字1

《十日谈》这部小说创作于14世纪,作者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文艺复兴起源的地方,从创作背景结合小说内容来看,这本书具有重大的意义。当时正是十四世纪中叶,在整个欧洲,以封建教会和世俗封建主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在政治、经济、以至思想领域内,还是占着全面统治的地位。就是意大利,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也不过疏稀地出现在它北部的几个城市罢了。封建的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的近代过渡,这一历史过程还只刚刚开始。即使如此,人文主义已经开始蔓延,已经开始批判,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歌颂现实生活,赞美爱情是才智和美好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对封建贵族的堕落和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作了有力的讽刺。

全书的第一个故事可以称为“歹徒升天”,恰泼莱托,一个生前无恶不作的恶棍,死后居然被当做圣人,人们,教会为他的落葬举行隆重的仪式,沿途唱着圣歌,哄动了全城。后来他的圣名越传越广,男女老少对于他的敬仰与日俱增,逢到患难,都赶到教堂向他的神像祈求。这个故事是讽刺的,它的可笑之处在于一向愚弄人民的天主教会,这一回却反而被一个毫无宗教顾忌的坏蛋愚弄了。但对于教会来说,无论圣人或者歹人,只要能煽动群众,达到自身的目的就够了。薄伽丘在其他一些有意思的故事里对封建教会的蒙昧主义继续进行批判。多数寓讥刺于笑谑,作为社会趣闻、社会话剧来谈,但是发人深思,第二天故事第一个,“瘸子求医”的故事一开始就是闹哄哄的场面,只见全城的人都在忙着把那些跛脚的、疯瘫的、瞎眼的,以至各种各样畸形残废的人都找了来,涌向教堂,他们热切地期待着奇迹的降临;原来据说有一位“圣徒”升天去了,只消碰一碰他的圣体,就会百病消除。人人都在热切地盼望着奇迹降临,谁知来了三个卖艺的小丑,说是瘸子求医,于是假戏真做,还居然惟妙惟肖,存心让人上个大当。这可犯了众怒,那个“瘸子”为此挨了一顿好揍,还险些儿送了老命。在人人都成了愚夫愚妇,都迷信奇迹的时候,开这么一个玩笑,需要一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泼皮精神。同样,写这么一个故事,把这宗教狂热还原为一场荒谬可笑的活剧,清楚地摊开到人们的眼前来。嘲笑之余,让人更加感受到教会思想的愚昧与无知。

《十日谈》读后感600字2

《十日谈》最开始的几个故事就很具有批判性,对中世纪天主教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讽刺。之后几日的故事,通过爱情的描写,有宣扬了人性的光辉,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故事来探讨《十日谈》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杨诺劝教”(第一天故事第二):巴黎丝绸商杨诺苦劝一名犹太商人抛弃犹太教,改信。犹太商人表示,他要到罗马考察一番再决定是否改教。然而他在教皇的宫廷又看到什么呢?“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连一点点顾忌、羞耻之心都不存了……教皇、红衣主教,这些人本该是的支柱和基础,却无恶不作……”。这段故事总结性地提出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黑暗与腐败,作为提纲挈领的作用,为全书打下基础,之后的故事也都是围绕批判的思想详细论述的。

“瘸子求医”(第二天故事第一):故事一开始就是闹哄哄的场面,全城的人都在忙着各种各样残疾的人找出来,涌向教堂;原来据说有一位“圣徒”升天去了,只消碰一碰他的圣体,就会百病消除。人人都在热切地盼望着奇迹降临,谁知来了三个卖艺的小丑,说是瘸子求医,于是假戏真做,存心让人上当。众人愤怒了,那个“瘸子”为此挨了一顿揍,还险些儿送了老命。这个故事批判了封建教会的蒙昧主义,将宗教狂热还原为一场荒谬可笑的话剧,清楚地摊开到人们的眼前来。

“裁判官的故事”(第一天故事第六):有人在酒店里喝醉了酒,随口说道: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得。这话传到异教裁判所的裁判官的其朵里,立刻成了非同小可的事件。这神父打听到说那句戏言的人,又有田地,又有金银。这样好的机会岂能放过,就下一道紧急命令,以严重的罪名把他逮捕了。他污蔑基督是一个大酒徒,这还了得,足够构成把他送到火刑柱上活活烧死的罪名了。后来那人托人疏通,还“献上一大块‘脂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这样,才算得到从轻发落,拘留几天后被释放了。这个故事讽刺了裁判官的敲诈勒索,无孔不入。

“天使出丑”(第四天故事第二):一个为非作歹的坏蛋,摇身一变,披上一件法衣,居然成了亚尔贝托神父。“本来是只吃羊的狼、现在竟变成了牧羊人”,而且声誉日增。他编造一套神话,把一个头脑简单的妇女骗上了手,使她还以为是蒙受加百列天侠的垂爱,不胜光荣之至。但是这个披着天使外衣的神父的奸计终于败露,他被当作一头畜生牵到威尼斯广场去示众,他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在题材类似的一组故事中,要算这一篇最叫人拍手称快了。

《十日谈》读后感600字3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无数优秀的作品,读但丁的《神曲》时,其中浓厚的宗教气氛让我不自然的挺直身板,地狱篇中的描写更是让我感觉仿佛在与鬼刹修罗对视,所以对我而言,《神曲》书如其名,就像是置于神坛之上的圣物,太过厚重,而同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十日谈》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十日谈》以1348年的佛罗伦萨瘟疫为背景,十个青年男女在同一个别墅避难,十天里一人讲了十个故事,这一百个小故事包罗万象,乐趣中藏有人生百态和哲理,也难怪意大利评论界将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

不知怎的,读《十日谈》时,我竟会莫名的想到《聊斋志异》这本书,郭沫若曾评聊斋——“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说到聊斋,我脑中总能浮现出一幅画面,一座不起眼的茶棚立于车马熙熙的官道旁,一个衣着朴素像是书生模样的男人坐于棚中,在这个棚中讲故事的人形形色色,或是垂垂老者,或是稚子孩童,亦或是彪形大汉,蒲松龄用一碗碗茶水换来一个个内容各异的新奇故事,给后世留下了这本《聊斋志异》。聊斋和《十日谈》,蒲松龄和薄伽丘,两本语言都不同的书,两个相隔百年的作者,完全不同的国度和社会背景,却都以民间故事或传说来针砭时弊,赞美爱情,谴责荒淫腐败的统治,也许这正是文学作品的奇妙之处。

《十日谈》虽被列在世界名著行列里,可我觉得它更像是一本床头故事,不管什么时候抓起来,总有一个小故事能逗你一笑,或让你闭目沉思,读书的时候忽然想起,小时候喜欢盘腿坐在夏天的庭院里,在姥姥的蒲扇唿扇里听她讲那一个个遥遥的故事。大道理太枯燥,于是人们把一个个道理编进故事里,在无数个夜晚讲给孩子们,也把先人的智慧一代代传下去。

《十日谈》读后感600字4

我读书习惯于直接看内容,最后再读后记和序言。于是,当我津津有味的把本书中的所有内容全部读完,十分纳罕:薄伽丘的这本书为什么会世界著名?

我真心认为,书中的故事和我们平日看的童话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取材单一的成人化。如果是在考试卷上,我则会这样回答: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讽刺了当时的神父、修士、修女的道貌岸然,表面纯净实则肮脏的灵魂。但是,仅此一点,恐怕难以成为其著名的完美理由。

于是看序言,才了解,这本书是“在一个个打趣逗笑或男欢女爱的故事中,没有忘记捕捉反应人类智慧的闪光点,正因如此,《十日谈》被评论家誉为‘人类智慧的史诗’,尤其是那种急中生智的敏捷反应更是受到了作者的极力推崇和大肆渲染。”原来,这才是本书真正值得称赞的部分。

自从文艺复兴以来,优秀文学作品就以神为中心转为了以人为中心。本书正是宣传了符合时代的人道主义精神——由高高在上的神的缥缈,转为了人得实实在在。况且,以前我总觉得,高深的、赋有深刻思想的宏大作品才能成为传世巨著,现在看来,真是错了。再者,如果恰恰是因为书中故事的短小、浅显、易懂,而对它不屑一顾,则更是大错特错了。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作品,才可能走进更多人的心,而宣传普通人的智慧,又是最能引起共鸣的。安徒生童话让世界各地的人一遍遍品读,而类似《世界是平的》之类的书让部分学生读到一半就不得不放弃,这是一样的道理。

好的东西可以高深,但这样的特点会使它的传播面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好的东西更可以简单,让每个人都可以张开双臂,轻而易举的给它一个热烈的拥抱。所以,请不要忽略简单通俗之美,其智慧的火光比起晦涩难懂,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简单通俗,智慧机敏,宣扬人道主义精神,批判当时教会的丑陋,这些特点的综合,应该就是本书跨越历史、红遍全球的真正原因吧。

《十日谈》读后感600字5

在一段并不短的时间内。我阅读了一本名著,那就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这本书借助十位年轻男女的十天生活,叙述了一百个关于兽性的人的假丑恶和精神的人的真善美的故事。在这一百个故事中,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不免是对残暴的人的批判,对善良的人的崇敬。

在书本的开头所描写的是一八三四年在佛罗伦萨的一场瘟疫,那时候的人民为了不感染上瘟疫,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会置之不理,还有不少人是被误以为 患上了瘟疫而被活埋而死。就在这样的景况,七位年轻少女和三位年轻青年走到了一起,一行人朝着一栋远离瘟疫的别墅前进着。他们选出了伯姆皮内娅当他们的女 王,就在这样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一个个故事拉开了序幕。

在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切伯雷诺达普拉托的人,他是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他一生做尽了坏事,他在为穆夏托做事时来到了佛罗伦萨但却病倒了, 但他得了不治之症,已病入膏肓。他请来了一为纯洁得修士,他害怕自己的罪行得不到赦免,所以用一大串谎言蒙骗了他,最后,他在临死前受了圣礼和涂油礼,那 位纯洁的修士八他所忏悔的谎言信以为真,将他的圣行告诉了人们,他的圣洁也越穿越远。切伯雷诺达普拉托就是这样活着,这样死去,这样成了圣徒。他虽然一生 作恶多端,但在临死的一刻良心发现,真心悔罪,获得天主得宽恕,把他收进了天国。从这个故事可见作者薄伽丘对弃恶向善的人也怀有崇尚之心。

但书中不免也体现出了这样一个真理: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在于本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是不容易转化的东西。但所谓好人和坏人,虽然品质不同,可是有相近的人性。因为都是人,都有作为人所应有的需要,只是满足需要时的思想、方法及目的不同才有好坏人的区别。


《十日谈》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名著读后感600字优秀范文

麦琪的礼物读后感600字左右

艾青诗选读后感600字作文5篇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600字左右

爱丽丝梦游仙境读后感600字左右

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读后感600字

稻草人读后感600字左右范文5篇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左右

童年读后感600字初中范文5篇

2020昆虫记读后感600字五篇范文

6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