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活动

5U文学网 > 实用文 > 活动方案 > 促销活动 > 文学语言陌生化理论,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

文学语言陌生化理论,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

| admin

如何理解陌生化理论?

什么才是“陌生化”?

不论写诗还是进行散文写作,在理论实践上都会遇到陌生化的问题。特别是诗歌创作,许多人都会提到这个词儿,而且大多是指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好像不如此,写不出好的诗歌。这话绝对了。

不论散文还是诗歌,技巧的实质是什么?我觉得可以理解一下俄国文学批评家施克洛夫斯基的一段话,他是上个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言人,是现在国内很多人都推崇的“陌生化”也就是“务求新奇”的代表人物。他在1917年发表的《艺术即手法》中说:“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强度,因为感觉过程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朦胧诗派代表人物北岛曾认真地将这段话抄录于笔记本上,并在创作中实践这种思想。

接着我说了自己的看法——

其实这些话并不全都是真理,特别是他忽视了审美对象的作用,而完全变成了技巧的宣泄。作为客体,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互为意义。还有,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形式和内容不可分离,他完全割裂了这两者的关系,使审美的感觉过程变得虚无缥缈。现在有一些新锐散文就是受了这种影响,单纯追求形式,变成了形式主义的奴隶。如果真的玩弄技巧,我看也是死路一条。但是尽管如此,这段话还是很重要,它透露了技巧的一些实质,起码他是要“文学应以不寻常的新方法反映旧思想或世俗的经验,而迫使读者重新观看世界。”

形式即艺术,要理解这句话,形式包括内容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语言表现。

下面,我们就再进一步谈谈陌生化理论及其在创作实践中的意义。

首先,关于陌生化理论

俄国形式主义是指1915年至1930年之前在俄国盛行的一股文学批评思潮,由于受到正统理论批判以及其自身缺陷,这一思潮很快消亡。但是,作为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陌生化理论是对文学创作最重要的一个理论贡献,至今仍对文学创作具有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文学创作不断向深入发展。

俄国形式主义有两个理论基石,一个是施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一个是雅克布森关于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作品的“文学性”的见解,这两个理论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个指向,都是单纯强调文学自身的特点,无视生活的基础,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比如施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有这样的话:“我的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如果用工厂的情况作比喻,那么,我感兴趣的就不是世界棉纱市场的行情,不是托拉斯的政策,而只是棉纱的支数及其纺织方。”在这里,他提出的是“艺术独立于生活”,单

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什么?

陌生化一词,是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陌生化一词,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从形式安排角度看,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

第一,文学语言是对普通语言的改造和违背。

所谓陌生化语言是和自动化语言相对而言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由于经常按照大家习以为常的方式来使用,不再有新鲜感也无法激起人们对它所描绘事件的强烈感受,人们对这种语言的反应也成了一种自动化的反应。

文学语言总是要改造或违背已经定型的种种话语,呈现出一种与普通语言迥然不同的形态。通过语言的处理造成读者的新鲜感受。

第二,文学语言是生命体验的独特形式。

文学语言是一种强化感受的语言形式,陌生化在于通过语言形式创生不同于习惯感受的经验,也就是说,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是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形式。文学语言的陌生化特点也就体现为文学语言总是这样一种体验和语言相互融合的独特存在。

文学陌生化:文学理论术语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

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指的是不用习见的“称谓”,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如实地描写它,结果消解了“套板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新奇感。具体如陌生化的语言及叙述的跳动。

什么是陌生化理论?

   "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理论源于艺术创作,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是由俄国文艺理论家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提出。

    什克洛夫斯基说:“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就是说,文艺不是对外部生活的模仿和反映,文艺有其自身的本质和内部规律。

   故所谓“陌生化”,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到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

文学陌生化理论的解释是什么?

文学陌生化:(文学理论术语)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指的是不用习见的“称谓”,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如实地描写它,结果消解了“套板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新奇感.具体如陌生化的语言及叙述的跳动.

文学里的陌生化是什么意思,能举一些例子吗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

“陌生化”原本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它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他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诗学理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者最关心的问题。在其看来,“文学语言不仅制造陌生感,而且它本身也是陌生的”。这个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Defamiliarization”(陌生化) 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提出的,但“陌生化”一词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正式提出“陌生化”,而用的是“惊奇”、“不平常”、“奇异”等说法:“给平常的事物赋予一种不平常的气氛,这是很好的;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在诗歌中,这种方式是常见的,并且也适宜于这种方式,因为诗歌当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和日常生活隔得较远。……一切‘发现’中最好的是从情节本身产生的,通过合乎自然规律的事件而引起观众的惊奇的‘发现’。……使用奇字,风格显得高雅而不平凡;……他们因为和普通字有所不同而显得奇异,所以能使风格不致流于平凡。”

人们往往会对身边的、眼前的东西习以为常故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那么“Defamiliarization”就是要把平淡无奇的事物变得不寻常,从而增加新鲜感,有了新鲜感,兴趣也就自然随之提起来了。正如“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影视作品中的故事(story)有可能是发生在不同人物身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但编剧把这些事浓缩到一起,使之紧凑,再加以戏剧性的情节(plot),使之成为一个主人公的经历或是一条主线上串联起来的事,这样被艺术处理过,或放大或变形的故事就唤起了读者或观众新鲜的审美感受。(注意story和plot的区别,这样说吧,人人都会讲故事(tell story),但是,不是人人都会成编剧或者小说家,关键在于:plot使story丰满起来,从而使故事成为小说或剧本。)一个成功的影视作品必然在审美距离上处理得当,审美距离是指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审美体验的必要条件,“距离产生美”。但如果说审美距离太近,观众会觉得平淡乏味,太远,观众又会觉得空洞虚假。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度”,要做到恰到好处。其实,作品也好,人际关系也罢,都是同理。教授举了一个很平常的例子,他和老伴一起生活了20多年,朝夕相处,自然会缺少新鲜感,甚至无视对方的存在,有一天下班回家,发现老伴烫头了,这样“Defamiliarization”了一下,就有了重新欣赏、重新认识的兴趣,觉得老伴年轻了10岁,视觉上的新鲜感使心灵得到了愉悦,突然意识到虽然现在的她不再像当年那样光彩照人,但却是多少年来一直为他默默付出,和他相濡以沫的伴侣,只是时间让人养成了习惯,忽视了生活中的点滴体贴和关照。

例子:《变形记》

文艺理论当中的“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是什么意思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主要是打破语言规范,并对日常语言进行扭曲、变形,更好地表现作家创作过程中的非理性成分的情感活动,从而增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一般来说,文学语言的陌生化问题可以从语言、语义、语法等三个方面来考察.

把熟悉的东西变成不熟悉的东西。陌生化:非指称性的语言。陌生化与自动化相对,自动化:大家熟悉的语言,非自动化。掺入陌生化的语言。如张贤亮的《绿化树》把性的过程非性化,掺入陌生化论。曹雪芹写刘姥姥看挂钟,都是此类。

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语言的陌生化并不只是为着新奇,而是通过新奇使人对生活的漠然或麻木状态中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恢复对生活的感觉”所以,语言的“陌生化”是为着使读者产生新鲜的体验。

22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