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

5U文学网 > 实用文 > 教学资料 > 教案模板 > 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

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

| 发昌

对于阅读课的活动教学,在授课课堂开始之前,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掌握教学重点。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教案编写才是好的教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篇1

活动目标:

1、 通过阅读故事《绿太阳》,使幼儿了解绿化为人们带来的好处。

2、知道夏天可以到树荫下避暑,增加幼儿的生活常识。

活动准备:

图书人手一本、太阳、大树的图片。

活动流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太阳,这是什么?太阳有什么作用?夏天的太阳和冬天的太阳有什么区别呢?(夏天的太阳是火辣辣的,如果长时间站在太阳底下的话会中暑的。)

2、那你们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吗?今天任老师要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绿太阳的故事,太阳这么会是绿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二、自由阅读:

1、幼儿自由阅读故事绿太阳一遍。

2、教师提问:

(1)“太阳发烧了,大地和河水变的怎样,会发生什么事?

(2) 小树、鱼、狗、小鸟、人……都热的怎样?

(3)为什么大家要到大树下?他们在为太阳做什么?

3、幼儿带着问题再一次阅读图书。

4、解答以上的三个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三、完整欣赏故事

1、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2、大家在绿太阳下怎样生活?

四:幼儿到周围找树阴。

(1)哪里有树荫?我们去找找好么?

(2)在树阴下休息,感受绿化为夏季带来的好处。

你们喜欢在树荫下吗?为什么?

价值分析:

出示太阳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的已有经验与教师所说的故事内容发生认知的冲突:红太阳和绿太阳,调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阅读故事的兴趣。

通过自由阅读以及教师的追问,理解故事《绿太阳》,指的就是在树荫下避暑,感受绿化为人们带来的好处,知道夏天避暑的方法:到树荫下。

到户外找树荫,感受树荫下的凉快,知道绿化的好处。

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与观察,喜欢花格子大象独特的个性。

2、能跟随音乐有节奏地向前走,做相应动作。

3、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时能克制自己不偷看藏起来的小朋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在大风中行走的经验。

2、物质准备:课件PPT,斗篷一件。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1、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最近不开心的事情。

2、教师导入故事,介绍绘本。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情节

1、出示绘本,介绍故事的名称和主人公。

2、播放PPT,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①观察故事第一跨页。

②讲述故事前半部分直至“艾玛走进了大风里”。

三、引出音乐游戏

1、交代游戏规则,请幼儿听音乐模仿艾玛在大风中行走。

2、提醒幼儿积极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时不偷看藏起来的小朋友。

玩法:

歌曲即将唱完时教师趁孩子不注意迅速用斗篷遮住一名小朋友的身体,待歌曲唱完后其他小朋友猜猜斗篷里的小朋友是谁,猜对后继续玩游戏。

四、情感提升,经验拓展

1、讲述故事后半部分,总结提升。

2、自我保护教育。

教师自评:

绘本《艾玛与风》文字性较多,而且韦伯表演口技这一段比较难以理解,所以我就删除了这一部分内容,围绕活动目标选取了其中几个画面,在不改变绘本的前提下,再融入了音乐游戏《披斗篷的小孩》来开展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比完整地语言回答问题,达成了活动的语言领域的目标。在音乐游戏时,大部分的幼儿都能遵守游戏规则,大胆展现,与老师、同伴快乐地进行游戏,个别幼儿需要在老师的提醒下学会克制自己。

活动也有一些问题出现,比如:当孩子们知道了老师会蒙住一个小朋友的时候,都走的比较慢,希望自己能被老师蒙住,而且还有的小朋友不能克制自己不偷看;在讲述故事时,自己的语气要更放松一些,更像与孩子们聊天;在提问时,也要多注意观察其他没有回答问题的孩子的表现等。这次名师工作室的绘本教研活动,真的让我收获颇丰:大胆地尝试了原创绘本教学,并在一次次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历练提升。

音乐组组长:李国慧点评:

教师能准确、细致、深入地把握绘本的内涵,紧紧围绕目标选取了几个画面,在不改变绘本的前提下,融入了音乐游戏“披斗篷的小孩”开展活动。通过设置悬疑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同时将故事迁移到现实生活,让幼儿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知道了刮大风时不要随意外出,在亲身体验中获了得感性经验。

本活动目标清晰,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的回应迅速,准确,合理,注重激发幼儿的思维,鼓励幼儿积极发言,乐于表现。活动还融语言、艺术与社会于一体,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精髓,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语言、观察、生存等多方面的能力。

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篇3

【教学分析】

“我们去旅行”这个主题对五年级的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应该说还是非常喜欢的。在阅读单元说明和深入研读单元文章后,我将大的单元目标定为:

1.通过文本阅读,了解旅行的多种益处;

2.明白尽管每个人都会有各不相同的旅行,但是总会在旅行中收获生长这个道理。

3.树立在生活中探索的意识。在这样的主题目标下,再次认真分析单元文本,发现:《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虽然离同学的生活较远,但是徐霞客这个人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究和学习的地方,会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这篇文章也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所以确定精读精讲。《少年旅行队》是散文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易懂又与同学的生活密切联系,定为自读自悟。《古诗二首》是两首很有意境的古诗,值得品位,所以确定为品读感悟。《古罗马斗兽场》同学很感兴趣,描写也很生动,确定为自读略讲。

依照这个思路,在单元整组阅读,初步感悟单元文章后,设计了《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堂课。希望同学从目的、过程、结果几方面探究徐霞客之奇,再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精彩的旅行绝对不是凭空而来,需要我们用心付出。感悟后,希望同学能借助这种探究思路,自读后文,多方面感悟旅行为我们带来的益处;最后联系自身,进一步感受旅行的好处。或许同学在反思自身的旅行时,会发现没有收获,我们就希望通过这样的比较联系,让同学受到一点点启发。

但是只是这样的教学是单一的,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语文课就应该落实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等。所以在研读文本后,我将教学重点放在第2段,因为该段用了简洁而又深刻的语言说明了徐霞客旅行的目的以和旅行过程中的情况,并且这也是徐霞客成绩千古奇书的原因。所以以此为生发点,设计了理解感悟,感情共鸣,个性朗读等。希望同学通过这段的品读,感受徐霞客这个人物形象,感悟其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并借此发展同学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全文共6个自然段。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全文紧扣一个“奇”字,写出了徐霞客这位“奇人”卓尔不群的一生。

之所以称徐霞客为“奇人”原因有四: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时代,“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而书生徐霞客,却卓尔不群,唾弃权贵,摒绝仕途。“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淡泊名利,不求功名。当他发现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和地志、山海图经”少且有过失时,便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书斋,把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奇举。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徐霞客自22岁出游,至55岁病返故里,30多年间,足迹遍和大半个中国,行程9万里,横跨16个省份。当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多数行程徒步完成,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艰险可想而知。几十年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长期在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难:“攀险峰,涉危涧”,甚至遇盗匪、断财物、失同伴,疲劳、病痛更是不在话下等等,然而这一切都从未曾使他动摇。30年里,他天天坚持日间跋涉,夜里笔耕,从不间断。多么坚韧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凭借这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获得了先人不曾获得的考察资料,成绩了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

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在许多读书人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独行,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求真求实,锲而不舍”是徐霞客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课文通过徐霞客克服种种困难,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和第5自然段中列举的两个简短事例,对此品质做了具体说明。

4.成绩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正因为奇人、奇举,才著就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两句话分别概述了此书“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徐霞客游记》除遗失局部外,留存至今的还有60多万字,是我国篇幅最为浩繁的游记之一,也是世界游记文字中的鸿篇巨制。其间蕴含着许多真知灼见,某些思想甚至逾越了时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纪录。”

【教学目标】

1.在整体阅读单元文本的基础上,精读课文,为自读后文奠定基础。

2.通过探究、交流、品读,层层深入,感悟徐霞客之奇。

3.以感悟徐霞客旅行过程为生发点,发展同学思维,培养同学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

4.通过文本阅读,激发同学走进生活、探索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

在通读单元文本的基础上,精读课文,层层深入地感悟徐霞客之奇。

【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阅读和感悟,得到启发,树立自身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在交流回顾中整合单元内容

1.导入:昨天我们通读了第10单元的所有文章,对课文有了初步地了解,围绕单元主题,你想说什么?

2.个性化交流单元初读感受。

二、揭示课题,走近徐霞客

1.引出徐霞客。

2.读课题,质疑课题。

3.感悟“阅读大地”。

三、自读文本,初步感悟

1.自由快速地读一遍课文,初步感悟徐霞客。

2.评价徐霞客。

四、读中探究,走进“奇人”

1.激发同学探究兴趣。

2.默读考虑徐霞客之奇。

3.层层深入,探究徐霞客之奇。

五、整合延伸,升华主题

1.自读感悟后文的旅行收获。

2.结合自身旅行收获谈启发。

3.总结升华单元主题。

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做到不漏字,不加字。

2、通过朗读,使学生明白了太阳对我们人类的用处是很大的。

3、注意读出文中的问号,并用不同的朗读来完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1、师:陆老师想给大家猜个谜语。学生猜谜语。

2、出示课题:

3、太阳

4、教师范读。

5、学生跟读。

6、小组赛读。教师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二、教师总结。

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篇5

教学目的:

1、 通过阅读《神话故事》,使学生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2、 通过模拟的上查询,使学生了解上查询的方法、步骤、好处,初步培养学生上查询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

3、 通过学生的操作参与,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提出学习任务

今天的阅读课有两项内容,1集体阅读,《第四十间宝库》――神话故事。2继续上查询,按要求查询相关资料,并自由上浏览。

二、 集体阅读

集体阅读形式同学们非常熟悉,上学期、这学期我们已经阅读过许多内容,如: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等,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一个个道理,有的故事还曾深深打动同学们的心。今天,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张光盘《第四十间宝库》-神话故事。里面收集了许多中外神话故事,其中有的故事大家比较熟悉,有的是陌生的。希望通过今天的阅读大家对神话故事有所了解。

1、谁听过神话故事?

2、什么是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是讲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在古代,人们由于受生产力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于是就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用拟人手法,编造了许多神话故事,以此来反映对大自然现象的天真解释,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神话内容是可靠的,有的内容是想象的,并非历史。但历史学家考证,人类远古时代的历史,主要靠神话故事、传说时代流传下来的。

4、 播放光盘,把故事的名字记在片子上,主人公、故事情节记在心里。

远古的故事,远古的时代,我们在为人类祖先的大胆想象感到惊叹之余,是不是也存在一点遗憾,人类祖先在大自然面前感到了无奈。时光转瞬,转眼历史过了几千年,人类进入了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今天人们不但能够科学地解释大自然的奥秘,而且还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想想远古的神话,再看看眼前的计算机,我们可以感到人类力量伟大,是不是对计算机会增添了几分亲切感。

三、 上查询资料

上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上收集信息的能力是学习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今天我们继续上查询资料。

1、 说说校园上怎样查询、浏览?(请一名同学在教师机上操作。)

(1) 敲击IE 络浏览器

(2) 进入三里河三小校园主页

(3) 主页了9个选项,选项进入。

(4) 进入栏目窗口阅读浏览

(5) 资料库中推荐了15个站

方法:边讲解,边演示。出示15个站名称。

2、 同学上阅读。

阅读分两步 (1)查询资料,按要求填空。( 内容附后 )

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希望能与邻近的同学合作,旁边的同学不要拒绝。

教师随机指导:请第1、2名的学生把查询的过程和结果写在黑板上。

(2)自由选择查询阅览

记下你最感兴趣的信息,准备向同学推荐

3、 向同学推荐自己信息

同学们刚才已经查阅了大量的信息,请把你最感兴趣的 信息推荐给同学们。(利用络把推荐的信息向全班展示)

四、 说说今天阅读的收获

可以说说自己了解了哪些信息,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篇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怎样才算读懂现代语体文。

2.学会从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路入手,把握文章线索,从而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电脑方便灵活的检索、显示功能,以及网络教室教室机和学生机之间的交互功能,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个别辅导,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向全班同学进行转播。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整堂课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辅以必要的个别辅导。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电脑的稳定性问题,由于网络的稳定性有着许多不可预料的问题,为确保讲课顺利,课前与电脑管理员共同做好计算机的调试工作,把出现的故障可能降至最低。

2.学生对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理解是阅读的基础,不理解,也就是有困惑,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阅读就是和困惑作斗争。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算真正读懂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看完了,文中的每一个字都认识,阅读中也提不出任何问题,那么这是不是就算读懂文章了呢?

读书,作学问,唯独这“懂”字最难说。自以为懂了的东西,事实却往往证明懂的仅仅是表面,或者只是部分;以前以为是懂了的东西,现在才知道那只是一知半解,并不全懂。懂是相对的,发展的。

尽管如此,就具体的文章来说,懂与不懂,还是有一个大致的界限的。

二、懂与不懂的界限:

1.应能够清楚地看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2.能看出基本内容是由那些具体内容构成?这些具体内容与总体之间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怎样?

3.对作者所说的观点,能判断正误。

4.对作者所叙的事实,能看出其意义。

5.对作者塑造的形象,能看出其内涵。

6.对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能说出其凭借。

7.对作者所介绍或阐述的事物或方法,能应用或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解释。

8.能看出写作意图,即作者写这部著作或这篇文章想达到什么目的。

三、以《关于古典文学人民性的几个问题》为例

快速阅读文章,然后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这类文章若用读小说的速度来浏览,常常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所云。

相反,如果阅读的是一篇小说,相同的篇幅,甚至更长比如一个长篇,我们看完后也能发表一些自己对小说的看法,为什么?

是不是因为小说有故事?

为什么有故事就容易记?

关键在于,故事有情节,前后环节的承接一般有自然顺序,这种顺序阅读时很容易捕捉到,并且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前后环节间的联系,读过一遍,作品内容的各环节便很自然地在读者的脑子里形成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四、总结规律

当我们把作品内容的各个环节在脑子里串成一条前后连贯的线或别种形式的有机结构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认识和记忆该作品。

由此推出一个相应的阅读基本方法:

要读懂一篇文章,就应当努力把作品内容的各个环节在脑子里串成一条前后连贯的线或形成别种形式的结构体。

从这个基本方法,我们还可以推出检测自己阅读效果的方法:

当你能顺利地理出作品内容的发展线索时,你的阅读是有成效的;当你对某部分的内容感到茫然时,那主要是由于你没有搞清它和哪些内容有联系,是什么样的联系。

怎样去找这条线呢?

回到刚才的例文:

能否留下这五段文字的印象,取决于能否在脑子里形成这样的线:文学的人民性决定于什么—→错误的观点:将人民性与现实主义等同—→此观点曾是古典文学研究的流行观点—→此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错误。

理清了这条内容脉络,我们才有可能对这五段文字进行概括:

批评将现实主义与文学的人民性等同起来的观点。

五、布置阅读任务:

阅读一组同题材的文章。

要求:

1.选择一篇作为精读,其他泛读,从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路入手,能否理出作者的行文线索,从而进行概括。

2.做好笔记,课后写一篇题为《棋》的周记。

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篇7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阅读中的重点词语,并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4、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外优秀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文化知识,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美国著名绘本大师维吉尼亚。李。伯顿的《小房子》

2、绘本《小房子》的ppt。

四、指导课时:

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可见,书的确是好东西!

看过课外书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喜欢看哪些课外书?(学生举手交流),孩子们,你们真棒!老师呀,也很喜欢看课外书,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很有趣的课外书,想和大家一起来阅读并探讨怎样

看课外书。

(二)品故事,读懂故事

1、出示绘本,简介本书

《小房子》是美国著名绘本大师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作品。这本书是大师写给自己孩子的,同时它也为大师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凯迪克金奖。问世至今66年,小房子对现代文明的担忧拷问着人们,直到今天。

2、简介作者

维吉尼亚·李·伯顿(Virginia Lee Burton),1909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她的父亲是麻省理工学院首位教务长,母亲则是一位英国诗人兼音乐家。

维吉尼亚·李·伯顿小的时候,每逢生日和圣诞节,父亲送给她的礼物不是玩具,而是许多精美的绘本,也常给她读绘本。因此,她对绘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兴趣。

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主要作品有《乘火车去》、《迈克·马力干和他的蒸汽铲车》、《加里可,一匹奇迹马》、获得1943年凯迪克金奖的《小房子》。

3、出示课件———绘本《小房子》

A、出示绘本《小房子》,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小房子,发现小房子的特别之处以及微笑的表情,与故事后面小房子的表情变化形成鲜明对比。

B、指导孩子观察绘本的蝴蝶页,引导孩子随着时代的变迁,

小房子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随即,提出问题:随着环境的改变,小房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C、引导孩子读故事,随时提出问题,读的过程中采用指名读—齐读—师范读—小组读—自由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D、边读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小房子表情的变化以及城市中的色彩并提出问题:小房子的周围有这么多漂亮的灯,高高的大楼,出去有公交车,出租车,这么方便。为什么小房子却不开心了呢?

E、带着这一问题,指导孩子自由读故事,抓住文章中一些重点的词语品读理解,不理解的词语四人小组利用字典等工具解决。借助文中优美的语句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F、指名一位学生到讲台上领着大家再次通读故事,进行整体的体会朗读,让孩子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理解。师适时板书。

G、总结讨论

小房子经过那么久,已经很破了,也没有人去住,有人提议要将小房子拆掉,有些人却不同意,那你们的意见是什么?为什么?

(三)、概括读书的方法

1、精读、速读

2、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问爸爸妈妈、问同学老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课外读物推荐书目

《大林和小林》、《窗边的小豆豆》、《绿野仙踪》、《水孩子》、《小淘气尼古拉》

六、板书设计:

小房子 阅读方法 时代变迁 环境变化 速读 春 宁静精读 夏

抓重点词语、句子喧闹利用有字或无字词典理

执教人:雷雁

207384